南海仲裁結果引發議論,曾說太平島淡水不足的台大國際法教授姜皇池上午表示,從他去太平島的經驗觀察,島上淡水不足,「當初確實是從台灣運水過去」,但或許之後開了很多井,情況有變。姜皇池說太平島淡水不足,被菲國扭曲為「沒有淡水」,是否曾去函向海牙國際法庭更正?姜皇池說沒有去函,但他也在媒體上再度發表文章澄清此事。

針對南海仲裁案,中研院研究員宋燕輝今質疑,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曾邀請仲裁庭五位法官到太平島去「眼見為憑」,但他們卻都「不敢來」,只根據一些舊資料或自定標準做出不正確判斷一事。

姜皇池說,他相當認同宋的說法,因仲裁庭並未實際去採集相關證據,就依據菲國單方面提出資料判定太平島不具備「維持人類居住或其經濟生活」等條件,「仲裁庭的證據很薄弱」。

他說,這涉及法官們的心證,他可理解這些法官學者們想將島判定為礁、降低各國在南海的對峙紛擾,「這可能是在象牙塔中法官們的理想吧」,但這純粹只是法官心證,我方在該案中從頭到尾都不是當事者,自然要嚴正表明不接受這樣的結果。

姜皇池指出,仲裁庭判決太平島為礁一事,是採取國際法中對於島礁最嚴格的解釋,認定太平島無法維持人類居住或其經濟生活,這是過去仲裁庭從沒做過的嚴格詮釋,相信後續在學界引發討論與批評。

他認為,政府在面對太平島的爭議時,因我國不是當事者之一,因此仲裁庭的判斷本就與我無關,我方不該接受;再者,太平島不在菲國15項訴訟標的中,仲裁庭是「越權」去判定,我方也該強烈批評。



分類:酷搜圖聞
報導者:記者管婺媛╱台北報導
媒體:聯合新聞網
日期:2016-07-14T06:39:00Z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rnews 的頭像
    urnews

    urnews 你的熱門新聞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