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我們到園子作穡,內人總會輕快地向園子打聲招呼:「園子,早安!」然後去儲藏間拿起農具,開始一天的作息。


向園子道早安,是向園裡的野草、花木、蔬果、田鼠、白頭翁、山斑鳩、綠繡眼、蜂蝶,乃至路過歇腳的白鷺鷥、花貓、土狗問好。其實,園裡的常客不止這些,還包括平時深藏不露的蚯蚓、土鼈、從隔壁農舍竹蔀(蔀,台音抱,成簇的竹子)越界過來覓食的竹雞、以及一溜烟見首不見尾闖進嚙食無患子的松鼠等等。園子儼然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小聯合國。


竹雞習性隱密,羞怯怕生,見人或受干擾,立即疾步鑽入竹蔀或灌木叢。牠的鳴叫聲急促而尖銳,聽起來頗似管家在么喝:「雞、狗、乖一一雞、狗、乖一一」。內人覺得逗趣,便拿它當作園子的通關密語,偶有親朋好友來探訪,得知通關密語後,都樂不可支地笑歪了腰。竹蔀是竹雞慣常藏身的「生態棲位(Niche)」。生物學家認為任何物種,都會選擇適合自己族群棲息的環境,以便生存和繁衍後代。Niche,這個詞彙是由拉丁文的「巢(nest)」衍生而來,成為生態系統的用語。


但隨著環境的變遷,生態棲位也會跟著改變。好比鴿子的始祖一一岩鴿(rock dove),原棲息於山崖峭壁,在中世紀倫敦出現高聳的教堂尖塔、鐘樓,它獨特構築的空間和砌出的縫隙頗似峭壁的岩洞,既可遮風避雨保護巢穴,又能方便在市區的垃圾堆覓食,比起荒郊野地的求生更有保障,於是便遷入都市棲息。後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新經濟學家,遂將 Niche 這個有利於棲居意涵的生態觀念,引入市場經濟領域,泛指條件良好,具有發展潛力的營銷據點。中文則技巧地將其音譯成:「利基」,並成為流行的商業用語。


順著節氣,適時播種,一點都投機不得。圖/蔡信德


提起園子的日常勞動,不外是:鬆土、拔草、清理枯枝,乃至施肥、沃水、種植等,都是輕可的穡頭,但無論陰晴都要飽受日炙雨淋。除非是停下歇息、喝口水、撿撿菜、修理農具才移到樹陰底或瓜棚下,趁便圖個清涼。園子的勞動,鄉下人一概稱之為穡頭。在國境之南,炎炎夏日動輒汗流浹背,我偶而打赤膊反倒覺得舒爽。稼穡之事,使我對節氣的變化逐漸有所體會。什麼時候播種,皆需順著節氣,一點都投機不得,想來人生的經營亦復如此。就好比有人顧名思義,以為冬瓜是冬天的作物,其實它是在農曆過年後栽種才對時,到了六、七、八月即可收成。


每年驚蟄忽聞春雷乍響,接著南風徐徐吹拂,五月惱人梅雨連綿不斷,或夏日颱風遲來早到,乃至窸窣秋聲何時悄然掩至?我都在記事本一一記下,作為生命篇章的吉光片羽。農事之所以令我沉迷,是因為它教導我親炙自然,向自然學習謙卑,並藉以沉澱生活的雜質。好比傍晚時分,偶遇庄內老農路過,蹲下閒聊幾句,八九不離節氣天候、農桑稼檣,人生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罣礙,也沒有激越的情緒起落,日子在平淡中流淌,卻是無比的舒坦。


真是何其有幸,園子使我接近泥土的芬芳,更在我心中油然升起一分對天地萬物的禮敬。莊稼是我的地糧,勞動是我不變的信仰,人生如此豐美,夫復何求?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分類:大選
報導者:蔡信德
媒體:民報
日期:2016-09-12T02:29:11Z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rnews 的頭像
    urnews

    urnews 你的熱門新聞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