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於1990年9月、距今已26年的老照片顯示,被亞洲水泥開採的礦山,原本翠綠的山脈在炸藥及鏟石車蹂躪之下,已露出嚴重被破壞的地貌。(本報資料照片)中國時報【洪安怡、阮迺閎╱綜合報導】


環保署長李應元表態反對亞泥太魯閣開發,環保團體多半表達肯定,支持政府態度的轉變,力主開採行為應該從國家公園退出,網路上也是一片讚聲,前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甚至以「露出一道曙光」形容這項決策。


不過,也有人批評此舉作秀,並點出台灣相關法令漏洞百出,儘管在《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均有環評規範,但也都有經國家公園委員會核准即可通過的「開後門」條款,對於礦業問題,政府應該做更宏觀的檢視。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認為,政府態度轉變是好事,但已聽聞亞泥因開發案造成公司形象受損,本來就打算退出國家公園,而亞泥一旦退出,在一般山坡地、原保地,還是可以順利採礦,問題仍舊無法解決。


謝孟羽表示,國家應該重新看礦業政策,了解礦產資源,評估採用量,並重新檢視礦權的核發是否過於浮濫,而非單一個案去談。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指出,在經濟部礦務局將納入環資部的前景下,這番宣示意義值得肯定;但他強調,台灣礦業開發的環評漏洞,仍有檢討改善的空間。


「作秀的意義是遠大於實質意義,反而掩蓋礦業開發審查程序制度性漏洞問題。」潘正正憂心地指出,這是立法問題,因為根據《礦業法》規定,礦業權人拿到礦權後,若基於公益損害等理由,無法繼續開採,要求停止開採的機關,要對礦業權人進行補償,所以不少單位雖然對開採礦業有疑慮,卻不敢挺身而出,「礦務局制度鬆散,讓其他主管機關非常頭痛。」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亦持正面看待,他認為,國家公園是珍貴的國家資源,開採行為不但是破壞自然景觀,對於動植物棲息地,甚至是整個自然界的生態,都可能造成劇烈影響。


他說,現在有政府官員願意表態反對是好事一樁,不過礦業的問題牽涉範圍甚廣,要解決可能是不小的工程。

分類:大選
報導者:洪安怡、阮迺閎╱綜合報導
媒體:中時電子報
日期:2016-05-26T01:29:21Z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rnews 的頭像
    urnews

    urnews 你的熱門新聞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