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民進黨從平庸的邪惡中解放」
支持婚姻平權,不必然就一定在2014或2016支持綠營;同樣的,長期支持國民黨,不必然就一定反對同性婚姻。筆者非常贊同很多同運的倡議者亦有提及的概念:「婚姻平權已超乎藍綠」。是的,這議題就結果論,本該就要朝著超乎藍綠邁進。但實際存在的婚姻平權、進步價值、台灣主體性之間的相關性,筆者認為還是必須被提及,被分析。
筆者認為支持婚姻平權的人,相對容易支持社會議題軸線上的左派價值,而成就這些進步價值的先決條件,在可預期的時空裡,仍必須仰賴一個在「同一世代裡已取得合解、共識的主權國家範圍」內。可以說,一個主權穩定的台灣支持著進步價值的開花結果;而進步價值的落實會反饋給予當今處境的台灣一個更有力的支撐,進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也因此,在台灣支持婚姻平權的族群,會有高比例的人用各種他們覺得舒服自在,且不被威脅的方式去支援台灣的主體性。這一群人可能有一小部分因為不滿現行綠營的論述/作為,而進到了藍營的體系,期望著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藍營的改造與本土化(無關統獨);然而筆者相信多數支持婚姻平權的群眾在2014、2016年兩次選舉選擇了支持進步勢力,且肯定在2016年大選將總統票頭給了蔡英文。
筆者亦好奇民進黨有計算投給蔡英文總統的年輕族群中有多少比例其實是倒戈自藍營,在2008/2012是投給藍營的嗎?我想這一次不吝支持民進黨的設計師聶永真是一個經典例子,作為成長於眷村,外省第二代的他在端傳媒的採訪中輕描一句回答了為何接下民進黨競選團隊的案子:「因為三年前我投給馬英九,我非常後悔。」民進黨啊!也許你會深陷不敢得罪所謂的、你們認知的中南部壯年老年的支持者的心,我先說這是一道假議題,並只在在顯示民進黨平庸的邪惡;但筆者可以感受到的是青年世代一向不吝對於曾經賦予希望而後落空,這種被背叛結局的報復。筆者亦惶恐這結果最終輸掉的將是台灣的未來,基此,民進黨大可複製國民黨含血含淚投票的動員,只是筆者不禁打寒顫,這樣的契約感情可以持續多久,如同呂秋遠所說:「無私奉獻是假的!那不叫愛,叫慢性自殺」。以感情譬喻政治關係:由愛生恨的多,真正不求回報的少!
民進黨面對青年,何謂風險?
Young People are agitating for social changes which seem to be the easiest and the most viable within such embarrassing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青年世代究竟對民進黨的執政與國會過半投注了多少期待,大概也可以從青年面對民進黨整體躑躅不前,尤美女等幾個手指數得出來的立委各自努力時,所發出的反作用力之大,可見一斑。青年世代的反作用力多大,可以從媒體投書、實際行動、意見領袖,縱覽一二。
首先,從媒體投書來看,自11/28,前民主進步黨社運部副主任陳子瑜的投書「民進黨的進步價值何在?」;12/10,上報主筆室的「同婚立法若退縮 蔡政府將失去年輕世代支持」;12/12,鄭閔聲「太陽花世代對小英喊話:婚姻平權若轉彎,這個黨也沒什麼好待」;時至12/23謝珮琪「「不守承諾青年就跑票! 學平盟籲蔡英文遵守婚姻平權承諾」。次之,從實際行動可以看到,多個學生社群社團發起的連署串連:由台大、清交、法律從業人員與學生、商管從業人員與學生、醫療人員等等。也能從多個友善LGBT社群,如:法律系學生發起的法律白話文、同學陣、同志諮詢熱線,搭配貝殼放大的年輕團隊林大涵與他的實習生們,所發起三大群眾募資:彩虹巴士計畫、法律不能為偏見服務,媒體也是、全民挺同婚,各別在一個週末、一個半天、一個禮拜集資到260萬、360萬、1,082萬,且分別為原本募資目標的511%、218%、360%。在短時間內募集來自12,156總捐款人次共1,700多萬,反觀民進黨、國民黨在監察院所公布2015年全年度所募集來自個人的金額也個別只達:1億3千多萬、4千多萬。
刊登大報;在世界人權日,同時也是美麗島事件37週年,寫下不同於民主前輩風格,一場凝聚出25萬人以上(人來來去去,行動人次遠超過這個數字,也與有遊覽車定時定刻壓力的集會不同)的動人詩篇。此情此景,是否讓袞袞立院諸公有種Déjà vu,似曾相識呢?還記得太陽花那次的紐時登報嗎?還記得2014九合一那次募資讓青年得以免費返鄉投票嗎?紐時登報無論在設計、相片提供、文章撰寫潤飾、紐時媒體聯絡等等;返鄉投票的發起、組織、文宣等等,無不是由青年,甚至由在學大學生發起的!不過就這兩年內的事,民進黨的諸公們,你們還記得嗎?你們可曾認真想過這一波波海嘯下怎麼讓國民黨挫敗的?又怎麼可能讓民進黨的正當性削弱的?
再者,從大學圈、青年圈意見領袖的各種倡議,經典例子,屬范綱皓為經典。他是台大建築與城鄉所畢業,曾擔任蔡英文競選的文稿小組,與民進黨台灣民主學院的工作。他在太陽花後,參與了多少個為民進黨發聲的活動,在多少個平台為民進黨/進步勢力喉舌?在民進黨面對婚姻平權議題扭捏不前時,他發起了婚姻平權小蜜蜂的活動,為得是衝破同溫層,進入對流層與各種背景、世代、地區(當然包含中南部)對話、溝通,也堵住了多少悠悠之口去(不知情況地)嘲弄同運只是個天龍國的運動,不接地氣。除了他,一些進入非直屬民進黨的進步勢力又是多少個持續在該合縱的平台上,直接、間接地幫民進黨賣了多少面子,做了多少的人情?周芷萱是一種典型、簡維萱是一種例子、呂欣潔是、陳志明是、薛呈懿也是。有些人進入了民間企業、有些人持續保持與進步政治行動勢力的連結、而有些人也進入了體制內當幕僚,甚至是民意代表,持續為進步價值發聲、努力。
綜合以上,民進黨要意識到自己的成功來自青年世代與民進黨的策略聯盟;民進黨也要清楚青年世代的底線在哪裡;民進黨應該要釐清青年世代手上擁有的資源、知識資本可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進黨要知道青年怎麼在過去扳倒國民黨,就有可能在未來對民進黨失望時,怎樣玩翻民進黨;民進黨要知道自己的侷限,論述的能力、可操控的工具不比青年多,更多時候仰賴青年的支援。民進黨往往將青年視為自己的天然同盟,因此常常比喻青年為民進黨的資產,但從會計的角度來看,在民進黨的資產負債表上,選舉之前,青年付了錢(票)給民進黨,這筆交易同時是資產(Asset)也是負債(Liability),所謂負債即是民進黨對於青年的應付帳款(Accounts Payable)。選舉之後,民進黨若真想要將選民的支持穩妥的視為收益時,是要履行承諾才能將帳上的負債消去,換成Revenue啊!簡言之,民進黨在承諾未履行前,別逕自將選民給的支持直接視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啊!
民進黨也別覺得青年待你不公,時代力量在婚姻平權的立場上沒有讓人懸念,而今民進黨內部態度不堅,更精確講,自己不知自己的時代責任,自己為何而贏,而且為何應該要贏(請見,後面篇章:何謂民進黨的價值?)?如今當真贏了百里諸侯、贏了國會輪替,卻不見一個回應支持者的、負責任的論述,不禁讓人好奇對於青年交付所託,民進黨究竟拿捏多少?針對這一道青年與民進黨的保守派間糾葛的題目,民進黨保守勢力總有兩個回應:其一為他們以為的「選區壓力」;其二為民進黨貴為執政黨要為「全民負責」。針對這些不真實的幽靈如影隨形籠罩在民進黨裡頭保守勢力的腦袋裡,筆者會在下一篇章的子題:被仿冒成反對婚姻平權之群眾分析做論述。
對於青年而言,筆者認為鄭閔聲寫下一位太陽花青年概述相當符合筆者目睹多數青年在面對婚姻平權既堅定卻夜不失務實的立場:「我們沒有那麼天真,以為政治永遠不必妥協。但這並不代表『每一件事』都必須妥協,婚姻平權就是我認為沒有讓步空間的事。如果連婚姻平權都能轉彎,那這個黨也沒什麼好待的了。
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公布的民調無論在問題設計立法院最近積極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引起部分社會人士強烈反對。簡單地說,就是『同性戀者,也能和一般男女一樣結婚,並享有民法上相同的權利與義務』請問,您贊不贊成『同性婚姻合法化』?;或是抽樣(採住宅電話)實大有問題。
因此,筆者用11月台灣智庫所做的民調(也是採市話),顯示全國每個地區(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宜花東)支持婚姻平權修改民法的比率都高過不支持,可以見得雲嘉南在支持程度上沒有其他地區高,但依然多過不支持的比率。因此,究竟有志高位的趙天麟針對將推出同性伴侶法的論述說出:他以高雄為例,「立專法是最大公約數,支持修民法是相對少數」,筆者好奇這樣的根據是從何而來?
首先,依據數據,高高屏支持以民法達成保障同性戀之權益是多數;次之,無論是台灣智庫或是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高高屏地區是測不到多數在外(不在家、不在家鄉)工作的青年族群;再者,支持修專法中,國民黨支持者遠高於民進黨支持者、中間選民,這樣的分佈,筆者相信在高高屏地區亦不例外,趙天麟的論述何苦親痛仇快?筆者一個給予趙天麟的忠告,同樣也是給有志於百里侯的中南部立委們的忠告:若想要贏得黨內初選,沒有真實理解民進黨這2年勝利所須背負的期待、責任,以及背景結構原因,其結果就是你不知道你的選民在想什麼而犯了民進黨可以隨意輕取勝利之謬。到時別怪在異鄉的青年如何策動自己在鄉的家人;也別怪平常不在家的南科工程師們、成大醫師們、辦公大樓的白領工作者們、在工地在市場進出的青年們的反撲了!We are watching all of you!
最後,再繼續分析支持修專法的族群,當中如果是國民黨的支持者,筆者的假說是他們的原因不外乎有二:宗教因素,或是黨國體制的遺毒,瞧瞧蔡正元、董智森、趙曉音牧師、行道會、靈糧堂牧首的臉書與他們的支持群眾便可以瞭解他們的思考邏輯不脫上述二大原因。而針對身份兼具:中南部、不支持修民法、中壯年的此一族群,筆者認為他們大致也是二原因:宗教因素(相信與長老教會的信徒呈正相關)、黨國體制。然而黨國體制對於支持民進黨的中南部人士而言,是存在於潛意識,畢竟認同黨國戒嚴時代的威權與其遺毒,又同時支持民進黨實在說不過去。這批人,他們有著雙重尷尬:他們認同台灣主體性(但受限於過去資源有限,無法一窺更全貌的台灣文化本質與必然),卻也不免受黨國遺毒的戕害,筆者相信他們遠較於反對同婚+支持藍營的支持者在反對同婚的力道上,是相對弱的,畢竟有太多不合理、不合乎邏輯、說不過去的價值衝突會在他們腦袋裡衝撞。
針對這一族群,筆者倒是好奇民進黨的基層到了哪裡?同時,也好奇小蜜蜂們有沒有嚐試飛到這些偏鄉、老人社區,嘗試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溝通婚姻平權的必要性?顏振凱的「同運和護家盟在天龍國交火」:「老人強烈反對DPP在這個議題的立場,感到無助的失望。當場我想做些解釋,但故事那麼長,理路那麼幽微,那個氣氛已無法讓人娓娓道來。」。沒錯,故事很長,但這一族群就筆者經驗而言是只要民進黨用上大選一半不到的力氣,用上進步勢力青年平常論述的熱情、創意、適當的行銷溝通媒介(結合傳播媒體、鄉土劇、地下電台等等)就能一步步透過理性溝通去說服的!太陽花的後兩年青年的實踐,以及與社會的對話能量,反映在有多少個外省家庭被家族裡的青年說服修改自己的投票習慣,也就有多少個家庭裡的長輩們可以去討論、溝通、改變。
也因此,筆者認為民進黨裡的袞袞諸公,借用蘇煥智在個人臉書表示顏振凱的報導是一篇不錯的、接地氣的報導為例,此評論是多麽膚淺,而不作為,那麼筆者要好奇這些民進黨保守派的人士,到底是怎樣的自信敢說有能力為台灣人民服務?
我們需要的是能感動人心、在後現代、後事實的時代下,啟發人的政治家,而不是反映選民的工具人!
此外,筆者也大略可以想像川普在美國大選的勝利會被民進黨保守人士的濫用。大概有人會說美國媒體一面倒地挺希拉蕊,最終川普獲得勝利是因為東北部以及西海岸的菁英選民忘了所謂的鄉親父老。筆者,姑且來個地理歷史解析,美國進入工業革命歷程已經超過一個世紀;而台灣的工業化、都市化不過是兩代三代的事。東北部的年輕選民的鄉親父老筆者相信多也居住在東北部,而一個小小一日圈的台灣,年輕人尚且與家鄉的連結猶在,地域的差距更為小,這也是筆者認為台灣在進步價值傳播上相當正面的基礎之一。此外,亦有太多因素,歐美的極右勢力的高漲是無法被複製到台灣獨特的情境下的!
針對長老教會尷尬的處境,筆者認為長老教會就是民進黨支持者的縮影。長老教會當中反對同婚的人士,需要再次自我檢視自己的思想、神學結構如何說服得了人;長老教會當中支持婚姻平權的人士,尤其是青年要嘗試透過自己,以及可以接觸的外界進步力量,共同去論述、去說服教會當中反對同婚的會友;此外,社會各界人士也必須瞭解長老教會確實存在的尷尬,就像瞭解所謂的中南部、壯老年不必然就是反對同婚,即便反對同婚也不必然是不可改變的!有了這一份理解之後,進而要做的是一同聲援進步勢力,一同改變台灣、改變壯老年、改變教會,因為改變的行動是有可能,可行的、成本相對低的!
最後,即便一個選區的保守本質在短時間是無法改變的,那就可以成為政治人物偷懶、推卸責任的藉口嗎?舉范綱皓在「酸青週記」在婚姻平權這一題,真正的「選區壓力」是什麼?」所舉的兩個重要的觀點:其一為蕭美琴的例子:「蕭美琴的爸爸是台南神學院院長。她在選區域立委時,因為挺同志、挺性平,而被對手用「恐性」的抹黑手段來打壓。但是她沒有一絲畏懼,退縮對同性婚姻的堅持。她不但沒有退縮,她現在還支持以「民法修正案」,直接保障同志的權利,讓同志有選擇婚姻的平等權。花蓮幾乎是一個最保守的地方,蕭美琴堅持她對同志的立場,卻依然能開出漂亮的成績,沒有落選。」;其二為政治人物的核心價值為何?
我們要問的是,民進黨,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婚姻平權中立群眾與政黨立場的假說分析
筆者認為真正被低估的反而是真實存在無意見的人,就挺同的人而言,這群人是訴求的對象;然而對反同的人而言,這群人往往會被化約成他們的天然同盟。這群運人同時接受著來自「台灣多元文化本質(是長久積累,而非單單解嚴後的事)」,與「黨國體制結構」的雙重影響,讓他們面對婚姻平權的議題,可能同時存在著泰然處之與惶恐不安的尷尬矛盾。兩相作用下,使得他們往往被問到是否支持婚姻平權,他們會假設這議題不存在自己的家庭裡,而選擇支持;尷尬的是一旦被問到自己的親屬若是LGBT一員,他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也因此,深諳中立族群心裡的反同勢力可以運用恐懼、錯誤的邏輯去說服這些人:同性戀是後天的!你們的孩子可能學習變成同性戀!學校的性平教育在鼓勵你的孩子成為同性戀!類似的命題,筆者就不再贅述。留給婚姻平權小蜜蜂們去思考這樣的困境;留給立委/政治掌權者諸公了解這一群中的真實存在,此時,我們期待的是可以鼓舞人心、喚醒正義的政治家,而不是只看民意表面,而不去深究的政客、或是政治意見反應的工具人。
還看不清楚?關鍵在世代意識翻轉!」所言:他們(台灣的大人們)擔心他們的孩子的性別價值觀被「扭曲」,殊不知孩子把他們的這種擔憂本身就視為一種「扭曲」。再如,他們擔心若開放外來工作者,孩子的工作會被外國人搶走,殊不知將來對孩子工作威脅最大的是機器人。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定型,殊不知全球人類的世界觀正在快速變形重組。民進黨啊!世界資源有限,全球變化瞬息萬千,青年其實也擔憂你們的僵固性(Rigidity),不僅僅表現在婚姻平權的態度上,還更反映你們是否有足夠的領導力帶領台灣在其他的議題上有新突破啊!舉閩語一個有意思的詞,「變竅」,這是筆者覺得民進黨目前缺乏的,但仍能懸崖勒馬,及早重彌回(Retrieve)的能力。
給民進黨的忠告
關於針對民進黨高層的忠告,筆者分二小部分,第一為「台灣常民分析與內部民調的動態性」、第二為「民進黨應該有的務實、彈性、多元層次」。針對「台灣常民分析與內部民調的動態性」,筆者先用兩篇文章的標題來開頭,其一為顏振凱「獨家》立專法?修民法?婚姻平權引爆民進黨世代之爭」、其二為「阮元文」的「民進黨面對同志運動的淺薄」。從這兩篇可看到的「黨內互打」,如同「(教)會內互打」,其實都是「島內互打」的縮影。乍看之下,彷彿茲事體大,會壞了黨內、教會內、國內的團結,但筆者以相對樂觀地來看一般台灣常民的「習性」,如同阮元文所提「綠營內部民調卻顯示,大眾對於同志婚姻的支持率不升反降」。表面來看,一如既往,台灣人多數繼承自黨國體制下的遺緒是「厭煩看似(Seemingly)混亂的爭執」、「一談到政治、行動、複雜議題,避之唯恐」,即便在進步圈、自由圈,應該也是有類似台灣常民本質的共識。
但支持的民調下滑是有邊際效應的,2018年底選舉距離最近通過婚姻平權可能日期,還有一年半,如果這一時間軸縮短,對民進黨有害,對信望盟是有利的;時間軸拉長,就越「有可能」透過民間力量去修復分歧。筆者之所以樂觀地用「有可能」來描述台灣的公民能量,是因為支持婚姻平權的群體與各自的鄉親父老連結都在,太陽花與2014年底也不過僅僅半年,當時的抹黑都能在半年被化解,何況一年半時間日久見人心,詐術/選擇性、目的性操弄等等權謀對於智商尚且不錯高的台灣人而言是可以透過一定時間,簡單被破解的。反之,修法時序拉長,那麼反同勢力背後更為陰暗的政治目的:「劍指2018」就越容易達成。民進黨,你還沒好好用基本的政治智商、賽局、策略思考、政治謀略去分析你的危機在哪嗎?鄭閔聲12月初的報導提及民進黨「民進黨創黨30年,絕大多數時間並不關注同志議題,你要這個黨一夕之間把婚姻平權的最高標準變成共識,也太不切實際了。」筆者要再重申,婚姻平權不是民進黨想不想選擇將其變成共識,而是民進黨因為生存之必要應該將其實現為共識。
民進黨在2018的競爭者:時代力量、國民黨、信望盟、其他進步勢力當中,民進黨要有更為精明的盤算才是!而精明的盤算仰賴的是民進黨深入地爬梳每個政黨的背景與其「重要關係人」、「意識形態」、「思想結構」、「政治與政治以外的企圖」、「當誰的代理人」,進而分析敵我次序,以利屆時合縱連橫啊!同樣的話,筆者也送給時代力量,與其他進步價值勢力的代表們!
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一書指出:當前世界上有一批人,身在各行各業,渴望創新,具有爆發力,但不追求高薪、高地位,而只追求一個能夠包容他(她)們、能夠安靜發揮所長的國家,這群人就是「同志族」。如果台灣能夠成為世界上、至少亞洲中,對「同志族」最包容的國家,給予最寬容的配套政策及法律,那麼10年之內,台灣的各種產業都會站上世界尖端。對「同志族」的包容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台灣何妨走在教宗前面,學習愛爾蘭,搶搭下一波文明的頭班車?還有一件事。2025年台灣成為世界包容之都之後,中國就吞不下台灣了,否則它會瀉肚子。台灣早已喪失了以世界為座標的能力,現在以亞洲為座標的能力都不見了,只剩下狹隘的中國座標。台灣如果會死,也就是死在這一點上。台灣最大的盲點就是看不見中國融入亞洲之後對台灣的好處。中國越是與亞洲骨肉相連,台灣就越是安全;更進一步說,台灣與亞洲越是打成一片,台灣就越是安全。原因是:當台灣成為亞洲經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之後,誰動到台灣就是動到亞洲。
當台灣的亞洲新移民新娘、新移民工作者的人數到達100萬之後,其對外人入侵台灣的嚇阻力量,將大於軍事上的百萬雄師。融入亞洲,接受亞洲的融入,正是台灣的最佳國防。
筆者認為,無論世界向左向右,趨勢為何,應該就台灣論台灣。首先,必須瞭解台灣價值與本質;次之,才能藉此知道在亞洲、世界的光譜上,台灣得以發展哪些不可取代的價值(參考:李國錚「台灣愈被國際需要 我們就愈能生存下去」);最後,進而達到外交行銷學的「差異化優勢」(Differential Advantage)。整個亞洲都在看,包括中國的年輕人、亞洲各地的年輕人們!
B. 如何結盟?
王子豪舉馬基維利,君王論來建議民進黨高層,實屬精闢:馬基維利曾在君王論中提及,兩強相爭時採取中立是最不智的選擇,因為勝利者不會和他在危難時不拔刀相助的人交朋友,失敗者也不會和你結交,因為你不肯助他一臂之力。
C. 謙卑面對勝利
阮又文的文章提到(民進黨的幕僚)利用民進黨資源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勝利,民進黨不但重新執政,也完成了第一次國會政權輪替,產生了第一位民進黨籍的立法院院長。但這些成績都不是這群年輕幕僚專屬的功勞或苦勞。筆者認為有兩個謬誤,第一為主詞、副詞使用偏頗;第二為其發言背後的意識形態錯誤、傲慢。首先,民進黨的勝利不是民進黨的幕僚去利用,而是進步派的廣大青年去利用。也因此,勝利的成績自然不是這群年輕幕僚,而是年輕幕僚背後代表的進步價值與他們可支配的社會、物質資本整個投入幫助了民進黨(自然也不是專屬,但佔比重要Relevant)。最後,總統就職,蔡英文不是一再稱:謙卑謙卑在謙卑嗎?阮又文這位政治工作者,究竟認為「誰」才是這些成績真正的功勞者呢?
D. 面對後事實時代的來臨:民進黨的挑戰與調適
筆者認同選民如流水,最近一再被提起後事實時代的來臨、與極右民粹的席捲,民進黨首先要思考的是:這會在台灣被實踐嗎?筆者較為樂觀地以為(基於地理、文化、歷史、國際政治地位不同的比較)台灣尚看不到成就極右派的前提,但確實因為網路使用習慣變遷的助瀾下,後事實時代大致降臨台灣(Know more and understand less),而且可以由反同人士各種謊騙式的威脅、恐嚇,進而呈現在民進黨內的內部民調。筆者認為民進黨,乃至進步圈不能低估後事實時代對於台灣推展婚姻平權的影響。
筆者認為最佳狀態是認清這樣的現狀;避免自己落入反動勢力不道德的層次;簡單、庶民地轉譯理念、價值;不疾不徐地反制反動勢力錯誤且刻意的言論;絕對不能輕敵,卻也不能乖巧就範。其實筆者相信,只要民進黨,以及進步價值圈能嚴謹、不懶散地幕後防範、分析;幕前溫暖地、輕鬆詼諧地解構反動勢力的言論;積極、聰明,且不卑不亢地吸收所有可以被搬動的:中間派、反動派。畢竟,台灣雖然一路跌跌撞撞,而前路險惡,萬敵環伺,但能有今天成果是我們所有人一起互動下所創造的成果啊!也因為在這個知道很多,理解很少的後事實時代,唯有謙卑地理解很多,將之轉譯後成庶民理解的語言,才是真正知己知彼、成功最高策略。
後現實的時代,我們期待的是一個可以參透、解讀台灣整體結構的政治人物,在解構台灣過去、現在、未來的魅影後,能主動積極地(Proactively)帶領、啟發台灣作為一實質共同體(De facto community)下所有人民的想像、願景。在工業4.0來臨的時代,我們壓根不需要單向反應(甚至曲解)民意,如此單純的回應式的(Reactive)政客,這樣的政客大概也要意識到:機器人就可以做你們反應選民意見的工作了,還需要你們嗎?時間早晚問題,在面臨變革之前,還有企圖心得政客能做的就是調適好自己的定位。
引述蔡慶樺「你也在後事實時代嗎?」裡寫下德裔旅美猶太政治家漢娜鄂蘭的《我想要理解》(Ich will verstehen)一書這樣詩意地寫著理解真實、思考與世界之關係:
理解是一種生氣蓬勃的思考,絕不會通往什麼定論。這不會是什麼可以完結的行動,而只有在這種思考中,我們持續發生了細微的轉化以及完全的改變,進而能夠領會真實,並與真實達成和解。也就是說,我們透過理解,試著在這個世界裡找到我們的棲居之處。以此,勉勵民進黨的政治人物。
並以老包所寫「雅痞日記-打破平庸魔咒」而在另一方面,自從川普主動推銷台灣主權國、棒打一中政策之後,往昔屢次造謠台灣民主派為「麻煩製造者」,明顯與中國有經濟利益掛勾的某些美、台媒體──例如以紐時為首的美國媒體,以及台灣的統派媒體,都紛紛恐嚇台灣即將被川普「出賣」,這樣的,試圖逼迫台灣自甘穿小鞋的詭異論述。 難道我們應該群起抗議川普,罵他太雞婆,替台灣惹了麻煩嗎
這當然是可笑的。 但只有當我們時代的格局,沒有超越平庸的可能時,這樣的魔咒才會逐漸附身。 因此,我也希望太陽花世代,能夠再度發揮他們獨特的才華與創意,催促新政府,趕快創造一個符合「後黨國」時代的,振奮人心之局!以此警醒民進黨的當權者認清自己的處境、利益、機會,還有最重要的,對於全體台灣人的責任,以及對於自己勝利的背後所代表的時代價值!
※作者為台大研究所碩士
延伸閱讀:從民進黨老壯一代深陷婚姻平權的茫洋中談除魅-上
黃驛淵觀點:讓「婚姻平權」法案走完最後一哩路
分類:新奇
報導者:蘭田艾
媒體:上報
日期:2016-12-26T23:00:00Z
- Dec 27 Tue 2016 11:06
[婚姻平權 尤美女] 從民進黨老壯一代深陷婚姻平權的茫洋中談除魅-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