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鄭國強 圖片來源=第三屆世界互連網大會官網


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簡稱「網信辦」)於2月4日發布「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的徵求意見稿,提出擬成立「網路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規劃,該委員會將負責推動網路安全審查政策,協調網路安全相關問題,並對網路產品和服務及其提供者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是以第三方機構的模式來成立,成員由相關專家來組成,至於如何定義第三方,則由「國家」來統一認定。


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的用戶量有逐年攀升之勢,由中國互聯網路訊息中心(CNNIC)所公布的最新資料《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為止,中國國內手機使用人數約近七億人,其中,透過手機上網的人數就佔了95%;另外,中國使用網路的人高達7.3億人,網路普及率有53.2%,也比2015年增加了2.9%,以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來看,中國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眾所皆知,中國政府對於言論自由的定義迥異於民主國家,專制的政治體制,為了維持中共政權的正當性,面對網際網路日益發達的趨勢如坐針氈,為了抑制有意破壞政權的聲音,強化對網路言論內容的管制與審查,是必然的作法。其實,早在2000年開始,中國已制定多部關於網際網路的法律及實施相關行政命令,截至目前為止,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共46部,較受人矚目的是去年11月通過的《網路安全法》,這是繼2013年打擊「網絡散布謠言」行動後,透過法律層次進一步緊縮網路空間,更具體針對網路詐騙、網路攻擊、網路實名制、危及國家安全等面向有明確的規範。


網路監控V.S.商業自由


中國網信辦在2015年4月針對網路新聞頒布《約談十條》的網路控制規範標準,定出九種網站負責人或編輯可能會被政府約談的情況,包括從新聞服務的投訴、遭舉報的情節嚴重到經營方式謀取不當得利等,已將審查對象從網路使用者(網民)的管理,監控對象調整擴大至供給面,也就是網路經營方,並進一步將這樣的管制加以法制化。無獨有偶,在該年7月,中國政府進一步公布新版的《國家安全法》,將網路安全歸類同政治、軍事、經濟等傳統安全的位階,以及把「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的概念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之中。


《網路安全法》即將在今年6月正式生效,將網路言論自由作為國家安全的立法工程,可見得中國政府對網路管制的重視程度極高,主要是因為中共極憂心在無界線的網路空間將會帶來政治危機,過去利用「防火長城」(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的技術來審查、屏蔽敏感的網路內容,但隨著網路技術的提升,多數到中國旅遊、從商、留學的外籍人士,甚至是中國民眾都透過「翻牆」的VPN通道來查看國外網路資訊,這都讓中國政府疲於奔命,頻頻針對網路進行整頓,來遏阻「翻牆」行徑。


當然,從相關制度鋪陳來看,表面上中國加強網路管制是為了個人資訊的保護,所以中國官方一直宣稱這不是網路審查,而是依照法律的管理;但是,實質上,完善網路管制法規的目的也擴大政府介入個人網路訊息的權限,這不只是對一般個人帶來影響,對商業行為也造成恐慌。對企業而言,《網路安全法》將「要求外國企業數據需儲存在中國境內」的要求明文法條化,未來在中國拓展生意的網路企業,就必須把資料儲存在中國,並且讓中國政府得以檢視,這引起中國美國商會(ACCC)的批評,許多駐中國的外國商會甚至聯名致函李克強不該實施該法,並表達反對。


網路控制下的創新驅動矛盾


中國政府在浙江省烏鎮連續舉辦三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力圖以「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題來拉高中國對網際網路的發言權,從技術及空間治理的面向,進而提出「網路主權」的概念作為核心精神,試圖取得全球網際網路體系的詮釋權,甚至有意在網路的議題上打造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建制,例如中國原打算在2014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達成包含「尊重各國網絡主權」等內容的《烏鎮宣言》,雖然最後未能如願,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有趣的是,一個對網路言論加以箝制的國家,卻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的創新與市場化,這是十分吊詭且矛盾的現象。中國在2016年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將「互聯網+」列為未來五年的重點發展項目,以市場方式來推動互聯網的發展,透過高科技網路行業來拉動各產業的轉型升級,更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提出「推動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等理念,可見得中國政府對數位經濟與網際網路的發展頗有企圖。


眾所皆知,互聯網的創新必須仰賴具全面開放的網路空間,換言之,如果沒有可資訊自由流動的認知與環境,美其名為資料保護,但卻可能是一隻披著「羊皮(網路安全)」的「狼(資訊控制)」;或許在充沛的資金投入、廣大的市場需求之下,的確可以提升技術研發與應用模式的創新目標,甚至帶來價格優勢,但卻無法形成全球性的價值,也就是在數位經濟的虛擬空間當中,資料保護並不等於資訊的封閉,資訊開放與資料保護是可以同時並進的概念。


中國重視的是「資訊控制」!今年春節前,中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宣布將再查處網路「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層層轉租」等違法行為,尤其是針對VPN跨境網路經營的禁制,多數媒體都宣稱這是中國政府擴大對網路言論的箝制;又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上月底提出2016年的全球自由度報告,中國因為強化網路審查、擴張防火長城等作為,排名持續下滑,繼續蟬連全球不自由國家之名。若「網路安全審查委員會」順利成立,再加上即將實施的《網路安全法》,沒有意外,2017年的中國網路自由將更為惡化。


為了「維護黨意」,中國政府一直灌輸中共政權等同於國家穩定的意識,將資訊開放視為危急政權的來源,也因此,北京高層並不會將網路的資訊控制視為限制中國民眾的自由;只是,「防民之口甚於防霾害」的意識再強,網路域名的限制實也難防一般大眾「翻牆」管道的取得。為了維繫政權的正當性,中國政府將可能擴大制裁來達到言論箝制的效果,且於法有據;找幾個如馬雲一樣的偶像作為標榜,推動安全可控的互聯網產業,效果有到就好,反正網際網路繼續屏蔽,至於國際人權自由的評比,假裝民眾看不到也就不用太在乎了!



延伸閱讀


■  微信過濾用戶敏感訊息 即使人在國外也逃不過


分類:生活綜合
報導者:
媒體:信傳媒
日期:2017-02-07T06:44:01Z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活綜合 信傳媒 網路
    全站熱搜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