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賴筱桐、蔡明倫/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以BOT打造三處青年社會住宅,繼日前中和區秀峰段開工後,昨天三重區兩座基地動土;但有民代質疑,市府美其名提供一千零九十七戶社會住宅,實際上僅三百三十六戶照顧弱勢,比例約三成,分明是「掛羊頭、賣狗肉」。

三重青年社會住宅鄰近三重環河南路、近河濱公園及捷運台北橋站,房型規劃小坪數套房、兩房及三房等不同選擇,預計一○五年完工,興建加使用期限共計七十年。

只有336戶 以市價8折出租

市議員李坤城指出,全案三十%地上使用權供BOT廠商規劃經營附屬事業,剩餘七成開發為社會住宅一千零九十七戶,其中三百三十六戶以市價八折租金出租給弱勢族群,剩餘比照市價出租,「市府賺到面子,廠商賺到裡子」,受益弱勢族群卻相當少數,違背社會住宅精神,應全面檢討租金減輕年輕人負擔,而非圖利業者。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受訪時坦承,社會住宅政策的確需要檢討。但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發言人彭揚凱批評說,年初時就正式發文給營建署表示這個政策有問題,「現在才說要檢討,不會太晚了嗎?」

議員民團 促其餘49%助弱

彭揚凱呼籲,停止用BOT方式做社會住宅,而目前已動工的青年住宅,雖因合約問題,政府無法單方面解約,新北市政府也應該儘量與廠商協調,讓其餘四十九%也低於市價出租,並優先讓弱勢入住,差額則由政府補助。

彭揚凱也建議,朱立倫若真不想花一毛錢,應該看看隔壁台北市,凡是公用地都更,政府賺回來的一定改青年住宅;新北市送出一堆容積獎勵的同時,應當考慮直接回饋做社會住宅或專款。

昨天三重青年社會住宅動土典禮上,場外一名婦人高舉白布條,抗議政府「一手蓋社會住宅、一手毀人房屋」,痛批「政府偽善」,場面混亂。

城鄉局事後澄清,婦人陳情案源於和建商私人產權糾紛,遭法院判決敗訴,與青年住宅無關。

分類:房地產
報導者:
媒體:自由時報
日期:2013-12-11T00:40:59Z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房地產 自由時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rnews 的頭像
    urnews

    urnews 你的熱門新聞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