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月形石柱」是國定卑南遺址最重要的地上物遺留,為提高它的能見度,史前館即將興建一座陸橋,從考古棚架跨越馬路即抵達石柱,另一頭,則有台東車站興建後站出口,東西兩向匯集遊客。

「月形石柱」是高度約四公尺的板岩,豎立在卑南文化公園東界外圍,東隔南迴鐵路毗鄰台東車站,它是卑南遺址最早被指定為第一級古蹟之處,是現今國定卑南遺址的前身,已然是遺址精神標誌。

不過,東有鐵路阻隔,西有馬路與卑南文化公園主體相隔,在廣達十八公頃的公園裡,位置相對偏僻,月形石柱平日少有人跡。

館方從五年前就已提出計畫,要從考古現場棚架興建步道、陸橋,強化與公園的連結,不過,因屬國定古蹟,為求慎重,遲遲未獲核定,最近才獲文化部審議通過,但要求工程開挖深度不可超過一百廿公分。

未來看遺址不用過馬路

史前館表示,含步道及陸橋的工程預算七百萬元,昨天公告招標,工期約半年。陸橋將採鋼骨結構,長度廿七公尺,連結考古棚架及月形石柱,未來遊客不必再跨越馬路。

台東車站將設後站出口

另外,台東車站正進行擴建工程,開挖地下道,將在月形石柱附近設置後站出口,遊客未來下車後,可直接從後站出站,就近遊覽卑南遺址。月形石柱的兩大阻礙被打通後,可望受到更多關注。

史前館研究人員李坤修說,卑南遺址的年代距今約兩千到五千年前,石柱的「月形」是指崩壞形成彎月狀的圓孔,石柱的用途至今在考古界並無定論,一般認為它是建築物的樑柱,但也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論斷。

分類:東台灣
報導者:
媒體:自由時報
日期:2013-12-11T00:40:34Z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台灣 自由時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rnews 的頭像
    urnews

    urnews 你的熱門新聞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