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科技部昨天提出,綜合推估未來50年台灣不同地區發生震度7以上「烈震」機率,結果顯示花東地區,西半部苗栗、中彰投、雲嘉南等地,發生危害的機率較高。


不過,科技部次長錢宗良強調,「這只是提供防災參考,不是房地產的參考指標」。


根據地震危害度長期推估,錢宗良說,花東、西部都是斷層帶,若發生強烈地震,危害相對會較嚴重,未來會累積相關資訊、以大數據概念不斷更新地震災害預測資料,做機率的潛勢分析,隨時更新。


他說,數據推估無法精準預測時間、發生區塊,只能提出大趨勢供民眾參考,「民眾不能當作房地產的參考指標,沒辦法直接連結」,並非這些地方不宜人居,純粹是機率問題,只要做好防震準備,台灣各地還是非常適合居住。


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長陳于高則表示,以33條斷層及地震發震資料,科技部結合國震中心綜合估算台灣未來五十年不同地區發生烈震的機率。


科技部以三張地震模型說明,第一張圖是地震來時劇烈搖晃最大震幅;第二張圖是高頻地震(加速度反應頻譜0.3秒);第三個圖是低頻地震(較長時間緩慢搖晃,加速度反應頻譜1秒)等發生的機率。


陳于高說,這三張模型圖對災害造成區域的影響差距不大,但愈接近紅色地區代表受地表斷層控制的危害機率愈高,可能區域包括新竹湖口、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山區美濃、甲仙;花東、恆春半島等。


不過圖中藍色區域不見得代表沒有斷層,陳于高說,可能還有未發現的「盲斷層」,資料將不斷更新再模擬。他說,有些高樓、高科技或工業廠房害怕低頻強震,因低頻搖晃較久,機台不會停機,會持續生產,但產品會做不好。


陳于高說,災防人員、土地利用單位或國土開發單位最想要參考這些模型,土地或國土開發可以盡量避開高危害區地震帶。


另科技部也針對山腳斷層全段錯動做情境設定,當地震規模7.1、震源深度10公里時,結合Google Earth具體呈現老舊建物損壞高風險位置,包括對台北市大同、中山、萬華、中正等西區老舊建物損壞情形最嚴重,北投、士林、松山、信義區亦都有影響。陳于高說,山腳斷層上次錯動是300年前,何時會再錯動沒人知道。

分類:氣象
報導者: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媒體:中時電子報
日期:2016-03-03T21:50:08Z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rnews 的頭像
    urnews

    urnews 你的熱門新聞

    ur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